念头来了,不要去压它,不理它即可。学禅讲“无念、无住、无相”,并不是“绝念、绝相”。“无念、无相”用《坛经》的话来讲,就是“无念念即正,有念念成邪”。因为,起念是自性妙用,不是一种罪过。
那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受控制的妄念呢?是因为我们内心有执着,有污垢,才会使得你的心不能主宰。只要把执着去掉,念头自然听话。你不想用它,它也不会动念。你想用它,马上就会有念头。
所以学禅比较上层的境界讲,“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”。在佛法里面形容“空性”叫做不滞空,也就是说念念不停留,不沉淀,就如同蜻蜓点水,要用的时候才起念,不用的时候空空朗朗,非常听话。
不是说没有念头,而是念头很听话。学禅领略到空性不是把念头全部压死,才得到一个“空”,那是“假空”,有偏颇的“空”;真正的“空”是念而不滞。“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”,“念念皆是真如自性起念”,都是可以自我主宰、自由自在,自性的妙用归你所管控。
只有把执着去掉了,妄念自然就被收摄了,你就能够达到“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”,解脱自在的境界:一切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说话做事全凭直觉,这是非常理想的学禅境界。绝不是压念而来的,是去执而来的。
念头来去,都不用管:有念来,清清楚楚,不做任何处理,不去追赶,不用去挖掘,来了我知道,走了我不管,始终处于安祥状态之中,这就是观照,就是“时时自觉、念念自知”。
自觉时,不用去找妄念,因为它自己会来。只要你有妄想,只要你有心垢,它肯定不请自来。不用理它即可。就如师父讲词里面讲的,贼在你家偷东西,你在家里面开着灯看着他,你看他做什么,你也不用制止他,你也不用去驱赶他,你也不用去打他,你只是看着它,让他知道就可以了,慢慢他就不敢偷了,不好意思他自己就走了。
其实,这跟佛法里面讲的观照如出一辙。
你始终都处于安祥之中,念头来了,你在安祥之中观察它来、观察它去,至始至终不离开本心,这就是“时时自觉、念念自知”。
以前很多人妄想太多,又想去压它,又想去处理它,感觉那么多妄念很不爽,感觉很困惑,就想去压它,但是你越压它,它反弹就越厉害。搞得自己“剪不断理还乱,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”。没入情网就已纠结不清了。如果明白妄念的根源是自己的业障太多、自己的内心执着太多,肯做一次彻底的反省,肯改正自己的错误,妄念自然逐渐减少。
妄念的多少就代表着业障的多少。经常在心里面浮现的妄想多是亟待解决的错误。比如,有人以前堕过胎,堕胎这件事情老是在她的脑子里面晃,那就是她没有了结的业障。同样道理,在平时保持安祥过程里面,脑子里面经常徘徊的历历往事,百分之九十断定,就是你内心里没有清静的业障,若不及时改正,将会成为你的果报。
特别是对于有安祥的修行人来讲,这种现象的提示作用尤其明显。因此对于妄想的性质、背景,要有清晰的认识,对于如何处理妄想背后的执着,要有正确的方法。
压念是绝对不可取的。压念在《坛经》里面讲,“一念绝即死,它处受生是为大错”。念头死了,就要落入无际空了。修行人处理妄念,要注意方法,不要嫌烦。把业障清理干净了,它就没有那么烦了,不会在你脑子里晃来晃去的了。